近年来,玉溪澄江市按照城乡融合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,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,城市品质稳步提升。
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
澄江市以抚仙湖保护治理引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,强化城乡“两污”设施建设,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,污水处理能力达4.7万立方米/日,建成污水管网1604公里,抚仙湖流域339个村组截污治污系统实现全覆盖,城市、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9%、97%;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,垃圾处理能力300吨/日,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%,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。目前,全市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6.55%,卫生公厕覆盖率达100%。全市21条入湖河道水质优良率达85.7%,抚仙湖水质保持优质,厚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色成色。
坚持“五城共建”提质提速城乡融合发展。澄江市严格落实空间管控规定,完成抚仙湖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,完成国土空间“三区三线”划定,划定抚仙湖“两线三区”并实施管控意见,完成全市41个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村庄规划,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。注重城市运营管理工作,成立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,组建城市建设平台运营公司,整合资源高位推动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,累计投资110.63亿元,实施40个重大项目,全面补齐城市短板,深入实施绿美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,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.01平方米,入选绿美城市省级试点名单,被列为云南省美丽县城。
近年来,澄江市聚焦民生重点,全力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,实现交付分房3898套。建成天然气管道61公里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.5%,手机5G信号覆盖率达94.3%,全域行政村所在地100—1000M家庭宽带光纤接入及4G信号实现全覆盖,实现充电桩村村全覆盖。城区实施打通断头路和市政道路改造提升,市政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0.19公里,乡村公路总里程894.1公里,全市所有自然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,成功创建全国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。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、初中入学率、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达100%,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创建通过省级评估。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,玉溪市中山医院投入运营,紧密型医共体各项指标不断提升,获评2023年云南省“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”称号,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。
促进城乡要素流动
澄江市坚持镇(街道)、园区抓经济促发展,全力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优势、新动能,认真落实镇(街道)、园区抓经济工作机制,深入推进抓固定资产投资、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、抓企业及“四上”企业、抓农业基地建设四抓工作,把县的优势、镇的特点、村的资源统筹起来,充分激发人文、生态、区位、产业、自然资源等城乡融合优势。
目前,全市创建现代农业基地649个,打造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2.4万亩,认证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36个。同时,大力发展“体育+”“研学+”“旅居+”“生态+”“演艺+”“康养+”等旅游融合发展业态,推出帆船、滑翔伞、潜水、骑行等10余种热门旅游产品,获评“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”,连续5年入选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”。
近年来,澄江市持续改善营商环境,全市培育经营主体3万余户、企业5300余户,深入实施处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和企情工单制度,为文体旅融合经营主体、现代农业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运营提供全方位服务,全力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优势、新动能。同时,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培育农业经营主体1316户,打造海口稗子田、万海社区样榜山等一批数字化、设施化现代农业基地;形成联农共富利益联结新机制,成立村集体“强村公司”55家,45个村(社区)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。
为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,澄江市加强重点群体托底援助保障就业,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68万元,城镇新增就业2460人,帮助44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,依托“农危改”项目,组织培训乡村工匠450人次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.42万人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44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7元,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全面消除,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.72%。(记者 付欣鑫)
责任编辑:杨莉昆